海運物流造船25
海運流通造船25(循環股噴創高殺低)
22.台驊上下其手還說不是循環股,大股東賣股(24.紅海胡賽海盜劫貨輪改繞非洲;22-6/23.花旗:長榮:目標價160元降至70元,陽明目標價186元降至116元;21宏遠目標價:萬海426,長榮372,陽明356);長賜輪卡運河;台船
++++++++++++++
7/18.最新SCFI週跌4.98%至1646.9點連6跌。上週才止跌美國線本週又轉跌,尤其遠東到美東更跌13.4%。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079美元週跌1%;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2528美元週跌5%;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2142美元周跌2.4%. 7/17.因應營運需求,陽明今日董事會決議斥資逾400億元,向韓華海洋(Hanwha Ocean Co., Ltd)購入7艘1.5萬TEU(20呎櫃)級 LNG雙燃料全貨櫃船,預計2028-2029年間陸續交船。加計2023年5月與韓國HD現代重工業株式會社簽署5艘1.55萬TEU LNG雙燃料貨櫃輪新船建造合約,截至目前,總計採購12 艘LNG雙燃料全貨櫃船。陽明指出,7艘1.5萬TEU LNG雙燃料全貨櫃船,每艘金額介於1.94億美元至2.18億美元,約新台幣 57.08億元至64.07億元,交易總金額美金13.63億美元至15.3億美元,約新台幣399.58億元至448.51億元。 7/11.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30.2點至1733.29點,週跌1.7%,連5跌,值得注意的是,遠東到美西、美東止跌回升,漲幅分別5.02%、1.16% 7/9.也门胡塞武装军方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胡塞武装通过两艘无人快艇、五枚导弹和三架无人机袭击了违反胡塞武装航行禁令而前往以色列的船只“魔法海洋”号,并成功命中目标。胡塞武装目前已经在红海成功击沉了三艘商船,这标志着自2023年底以来笼罩该地区的危机升级。 7/5.美中5月初達成90天關稅減免協議後,貨櫃運價一度飆升,在6月6日達最高,美西線漲至5606美元/FEU;美東漲至6939美元/FEU。 在近傳統旺季到來之際,運價不僅漲不動,還大暴跌。對比最新運價,美西和美東運價分別月暴跌63%和41%;據中媒最新統計。財新:上海航運交易所7/4日發佈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中國至美西和美東運價分別為2089美元/FEU(40呎櫃)及4124 美元/FEU,週跌19%、12.6%; 6/30.歐洲港口正面臨疫情以來最嚴重供應鏈擁堵,金融時報報導,受川普關稅政策與河流水位下降雙重衝擊,導致鹿特丹、安特衛普和漢堡等歐洲主要港口出現疫情以來最嚴重供應鏈擁堵,預計將持續至少數月時間。德國物流公司Contargo警告客戶,駁船在安特衛普裝載貨櫃平均等待66小時,在鹿特丹等待77小時。駁船通常會獲得固定時段在貨櫃碼頭裝貨,以確保快速有效率地運輸貨櫃。 6/28.運價指數連三跌!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下跌8.08點到1861.51點,跌幅縮小到0.43%。四大主要航線中,除歐洲線上漲外,其餘皆下跌,其中又以遠東到美東航線跌幅最高、達11.86%。市場人士指出,因供給過多,造成運價持續下滑,對後市看法保守,下週美西線現貨市場報價每FEU(40呎櫃)為2100~2450美元,美東線每FEU為4100~4500美元,歐洲線每FEU為3100~3500美元。 6/27.隨著中東風險減退,油輪租船行情顯著回落,中東原油運往亞洲運費26日大跌,據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數據,租船費率暴跌17%,世界油船費率Worldscale: 55.5,折合每桶原油運費約只剩1.6美元,創近期新低。彭博:Fearnley 分析師Fredrik Dybwad表示:「風險溢價已消退,目前船舶供給充足,加季節性需求回落,運費應回落較低。」Evercore ISI 資深董事總經理(Jonathan Chappell):「現在市場對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憂慮已消退,船隻運行恢復順暢,風險溢價也被移除,運費正明顯回落」據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目前業界指標航線「沙烏地阿拉伯至中國」,油輪每日收益約3.5萬元,而在週一還近7.6萬美元。 6/13.遠東到美西航線的加班船過多,衝擊運價,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下跌152.11點到2088.24點,跌幅6.78%,終止連5漲,四大主要航線除遠東到歐洲航線持續上漲,遠東到地中海、美西、美東航線都走跌,其中以遠東到美西跌幅最高,達26.5%。 6/6.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大漲167點到2240點,漲8.08%連5漲,其中,四大主要航線運價全數走揚,以遠東到美東漲幅最高,達11.14%。 5/26.歐洲塞港推高運價!MSC宣佈6月起亞洲線運價調漲 徵旺季附加費 5/14.美中暫停互徵關稅,美企迅速重啟之前滯留在中國工廠倉庫的產品,物流高層透露,客戶在中國預裝了數千個貨櫃,隨時可以運進來,預計未來4到6週內貨櫃數量將激增,Xeneta分析師警告,激增的貨運量將導致海運價格飆升,短期內,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的海運費用可能會上漲20% 5/13.長榮海運(2603)第一季營收1099.7億元年增24%,稅後淨利273.58億元,年增57.39%;每股盈餘(EPS)12.64元,較去年同期8.14元,增加4.5元。 5/13.当“抢运潮”遇上传统旺季,航运需求爆了!美国企业正试图利用90天窗口期在美国囤积产品,以防关税重新飙升。与此同时,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恰好延伸至8月中旬—将与传统航运旺季重叠,可能会带动旺季提前、推动旺季需求更高。贸易缓和刺激航运板块大涨,周二集运欧线主力合约开盘涨超10%,A股、港股港口航运掀涨停潮,国航远洋涨超23%,宁波海运、宁波远洋、海通发展等海运股涨停,昨晚道琼斯运输指数一度暴涨6.52%。 5/13.萬海航運(2615)第一季合併營收370.9億元、年增34.30%,稅後淨利87.32億,年增88.88%,EPS為3.11元。萬海指出,關稅戰議題導致美線貨櫃運輸暫緩及遞延,但美中經貿會談後5月12日發布聲明同意暫時調降相互的高關稅,且將建立機制,繼續進行協商,可以預期中國重啟出貨將使海運艙位需求激增。 萬海表示,美國線長約合約價相較去年也有30-40%的漲幅,顯示下半年的終端市場仍然看好。 萬海看好長期航運市場需求, 4月因應越泰印區間貿易增長,新闢越南、泰國至東印度直航航線(TTX);5月與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及宏海箱運(Regional Container Lines)共同投船經營中國至印尼、馬來西亞航線(CS2); 而6月也將與阿聯酋航運(ESL)共同投船經營印度至東地中海直航航線 (IM2)。這些新增航線搭配現行服務網絡,建構更迅速且更為綿密之航線運輸。 為優化船舶運行效率,並提升長期競爭力,萬海持續進行ESG節能減排,規劃淘汰老舊船舶。,4月與南韓現代三湖重工及三星重工各簽訂2艘1.6萬TEU甲醇雙燃料新船,共計4艘,金額達美金7.48~8.16億元。公司今年將有3艘1.3萬TEU新造船舶加入運營(其中已交船1艘),2026年至2030年接收34艘新造船,其中,7000 TEU有2艘,8700 TEU有20艘(含附帶購入選擇權4艘);另外大型船舶還有1.6萬TEU共12艘,未來新增運力達38萬TEU。 5/13.陽明海(2609)第1季合併營收為455.1億元,稅後淨利77.76億元,每股淨利2.23元。陽明表示,美中貿易談判已取得進展,依最新聲明指出,雙方同意互降關稅90日,美中貨儎需求應可期待; 5/12.台驊顏益財:美中貨量再也回不到關稅前 未來4年悲喜交加 5/9.因市場需求放緩運價跌,陽明4月營收124.9億元月減5.6%年減16.4%。前4月營收580億元年減1.25%。 陽明指出,受美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與金融市場動盪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多下調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IMF下調今年經濟成長至2.8%並示警關稅戰恐重創全球經濟。陽明表示,近期貨櫃航運市場受美國貿易政策與經濟風險影響,貨儎需求疲軟。此外,5月6日美國與葉門胡塞組織達成停火協議,但據胡塞組織聲明停火協議,並未禁止其對以色列有關船隻進行攻擊,安全考量下,短期尚無法判斷紅海何時可恢復正常通行。 5/8.贸易局势恶化,海运巨头马士基下调全球集装箱市场增长预测;马士基表示,由于“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加”,公司将2025年的市场增长预期从之前的“约4%”下调至了"-1%至4%"区间 5/8.丹麥貨櫃巨頭馬士基 (A.P. Moller-Maersk A/S)(快桅)8日公布2025 年第一季的財務表現。全季營收年增7.8%達133 億美元。EBIT(息稅前利潤) 從去年同期的 1.77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13 億美元,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也從 15.9 億美元增至27億美元。 5/1.《華爾街日報》周三 30 日 報導,在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持續下滑,全球主要航運商陸續縮減運力或直接取消航班,以因應激烈轉變的市場需求。全球前五大貨櫃航運商表示,目前美國航線訂艙量較過去減少至少三分之一,儘管尚未全面取消航班,但已普遍將 18,000 TEU(20 呎標準貨櫃) 等超大型船舶,替換為約 14,500 TEU 的中型船隻,以降低營運成本 4/30.商船三井财报暴雷,关税恐慌蔓延,日本航运三巨头股价暴跌;周三日本航运板块承压,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日本邮船一度重挫超10%。起因是商船三井发布远低于预期的2026年业绩指引。公司预警称,美国关税政策将打压货运需求,运价面临回落压力。分析师警告,商船三井的指引表明情况可能比预期更加严峻 4/30.美國總統川普向中國徵收高關稅,正重創美中貨櫃運輸量。外媒報導,美國港口進口驟減,導致物流業與港口城市就業風險升高,近期中國至美國的貨櫃運輸需求下滑30%至逾50%。美國總統川普啟動的145%對中全面關稅,使許多美國進口張因高關稅急踩煞車,Freightos分析主管Levine表示,有報告顯示,近期中國至美國的貨櫃運輸需求下滑30%至逾50%。 4/23.CNBC:前往洛杉磯的中國貨船運輸量 劇降27%! 4/23.李嘉誠售巴拿馬港口被卡住 星PSA考慮出售長和港務20%股份 4/17.航運業傳大砍中國啟程航班、減運60~80萬口貨櫃 4/17.全球最大物流公司DHL已發信客戶,說明因為新報關規定,造成貨物嚴重積壓,將自21日起,對於運往美國價值超800-2500美元的B2C貨件(電商貨居多)原採T86簡易報關制度,改恢復舊T01與T11報關制度,也就是大宗貿易與舊快件報關制度,造成報關作業繁瑣,貨物嚴重積壓,不得不暫停收貨,好清理手上積壓物件。DHL台灣公司表示,目前800美元以下B2C貨還有收;但台灣大型航空貨運承攬業者指出,待5月2日中國與香港運美800美元以下郵件取消歸稅豁免後,因為超高關稅,中國與香港輸美電商貨恐將全部停擺。 4/12.本周北美航线部分货物取消了出运计划,即期市场订舱明显减少 4/10.萬海3月營收117.9億元月增10.8%年增24%;第一季營收370.9億元年增34%。萬海表示,受美國公布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可能造成區域間的貨量移轉,將密切與客戶保持聯繫來了解出貨變化,並據以優化航線及船舶布局。萬海4月將新增越南、泰國至東印度直航航線,以提供往返東南亞和印度間運輸服務。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暫緩激勵,萬海今日跳空漲停,以67.2元開出,一價鎖到尾盤,終場漲停委買張數達1.12萬張。 4/10.陽明3月營收132.29億元,月減幅為9.97%年減幅為14.91%。第一季營收455億元,年增3.92%。 4/9.6名知情人士透露,在收到業界大規模的負面回應後,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放寬對訪問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徵收額外費用的計劃,產業人士認為,這項計劃恐對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路透》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先前提議,中國建造或是與中國相關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收取可能高達300萬美元費用。 4/9.美國最大軍用造船廠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與南韓現代重工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專家指出,這有望在協助美國海軍建造新軍艦以追上對手中國的艦隊規模方面邁出一大步。CNN:,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HII)與南韓造船商現代重工公司(Hyundai Heavy Industries)今天在馬里蘭州的2025年「海、空暨太空研討會」(Sea Air Space 2025)上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4/7.中远海控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32亿元,年增72%;归母净利116.9亿元年增73%。公司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集装箱货量年仍保持一定增长,一季度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也年实现提升。 3/28.SCFI 週漲5%至1356.88點終止連10跌。四大主要航線中,僅遠東到地中海航線走跌,其餘皆上揚,其中,遠東到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漲幅分別達16.29%、11.44%,每FEU(40呎櫃)運價分別站回2000美元、3000美元。 3/26.台船今日公告,與中國航運旗下子公司等簽署21萬載重噸散裝貨輪2艘建造合約。這是台船去年八月與中航旗下子公司簽署2艘和選擇權2艘建造合約中的選擇權轉合約。中航表示,新造船主要是考量集團船隊汰舊換新、長期發展整體營運考量之船隊配置計劃,而2艘總金額為1.52億美元至1.59億美元,約50-52億元。 3/25.美國災難性經濟來襲!WSC警告:USTR將對全球98%船舶徵港口費 3/14.最新期SCFI:1319.34點,週跌8.14%,連9跌。其中,遠東到歐洲、美西、美東航線跌幅都逾10%,而遠東到美西、美東運價分別跌破2000、3000美元。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週跌15.17%至1342美元;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2295美元,週跌幅8.82%;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1965美元,週跌幅14.22%;遠東到美東每FEU達2977美元,週,跌幅10.57%。 3/13.長榮海2024年合併營收4635.68億元,年增67.53 %,稅後淨利為1394.53億元,年增294.64 %,EPS64.87元。決議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32.5元,合計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703.64億元,以2024年度稅後淨利1394.53億元計算,配息率約50.46 %。 3/7.美國對中國實施港口費 運價恐波動: 因美國認為中國海事產業存在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對中國建造的船舶,以及中國航運公司運營船隻徵收高額港口費,而擬議的費用範圍為每次入港50-150萬美元。航商表示,如果此政策落實,將顯著提高中國航運公司,以及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船隊的運營成本,預期短期內,貨主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導致運費波動。長期來看,造船需求可能會向其他國家轉移,以減少對美國關稅的影響。就供應鏈物流變化的影響,航商說,部分美國進口商可能會選擇非中國航運公司,以避免額外的費用。在對非中國航運服務的需求增加,可能為全球散貨航運公司創造新的商機,而中國及周邊國家可能加速投資替代物流方案,如鐵路和陸運選項。據調查,全球造船業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和日本,三者合計佔全球造船產量的94%以上。以2023年主要造船國數據顯示,中國佔比51%,以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為主,韓國佔比28%,以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船)、高端集裝箱船居多,而日本佔比15%,以散貨船、環保型船舶為主。 3/7.馬士基、長榮海運等業者剉咧等!路透報導,根據1份行政命令草案表示,美國計劃對任何包含中國建造或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收取費用,而該計畫可能波及主要貨櫃運輸業者,包括丹麥的馬士基集團(Maersk)、長榮海運等主要航運業者。根據行政命令草案,「無論是在何處建造,或懸掛何國旗幟,如果船隻所屬船隊包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造或註冊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時應收取費用。報導指出,這項計畫可能波及主要貨櫃運輸業者,包括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丹麥的馬士基集團(Maersk)、德國的赫伯羅德輪船公司(Hapag-Lloyd)、台灣的長榮海運,以及載運糧食、燃料和汽車的船隻營運商。草案也要求美國官員與盟友及合作夥伴交涉,希望他們採取類似行動,否則可能面臨報復。該文件源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個月提出的1項提議,在對中國在全球造船、海運和物流領域日益佔據主導地位進行調查後,該辦公室提議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 3/7.新SCFI為1436.3點週跌5.2%,連8跌,4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其中遠東到美西航線跌幅最大,跌幅達7.6%。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1582美元週跌6.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2517美元,週跌2.9%;遠東到美東每FEU達3329美元,週跌5.1%。 3/6.中菲行5609:2月營收21.38億元,年增34.3%,其中空運營收13.1億元,占總營業額61%,年增40.8%,海運營收7.12億元,佔總營業額33.5%年增26.3%,合同物流營收1.17億元,佔總營業額5.5%,年增19.7%, 前2月集團營收則為44.36億元年增27%,其中空運營收27.11億元,佔總營收61%,年增29.6%,海運營收14.8億元,佔總營收33.4%,年增25.1%,合同物流營收2.4億元,佔總營收5.5%,年增12.8%。 3/6.台驊控:2024年度合併營收達254.46億元,稅後淨利13.5億元,EPS9.39元,每股淨值73.47元。今董事會決議通過去下半年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元,加上去年上半年已完成每股配息現金股利合計年度配發6元,以今天收盤價計算殖利率約7.48%。董事會亦決議授權董事長及總經理,全權處理收購韓國貨運承攬公司Skymaster Express Inc股份案。台驊控股將以1032萬美元取得該公司60% 股份,此舉將有助拓展韓國市場,深化與韓國科技大廠合作,並提升公司在亞洲進出全球市場競爭力。董事會同步通過收購THI Japan 39% 股權,此交易完成後,台驊控股對 THI Japan 的持股比例將由51%提升至90%, 3/5.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投資人集團達成協議,將收購長和旗下和記港口大部分股權,取得巴拿馬運河兩側港口經營權。在美國總統川普施壓下,這些關鍵碼頭如今將由美國業者掌握。 在這項價值高達228億美元的交易,貝萊德領銜的集團將掌握並經營巴拿馬兩座港口90%股權,此外,這交易也包括取得營運遍及23國、43座港口的和記港口80%股權。此交易將為香港富豪李嘉誠創設的長江和記實業帶來190億美元的收益。 3/4.集运欧线期货主力合约日内跌幅扩大至逾12%。 2/21.SCFI:周續跌9.3%至1595點,四大長程航線連袂跌,尤其美國線暴挫約18%,貨攬業者:傳統淡季期美國線運價還有向下修正空間,短期不太樂觀。遠東到美東每FEU(標準40呎貨櫃)報價周重挫18%至3954美元,二周累多跌達30%。 美西線每FEU報價則週暴挫約18%到2907美元。 歐洲線運價每TEU(標準20呎貨櫃)週微跌1.9%, 到1578 美元。地中海線運價每TEU週跌6.8% 至2624 美元。 2/14.SCFI:跌7.26%,連5跌,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其中遠東到美東航線跌幅最大,不僅跌幅達12.1%,運價也跌破5000美元。 2/12.為擴大市場營運、響應ESG節能減碳,長榮將斥資逾1066億元,大手筆購買11艘2.4萬TEU的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貨櫃輪。 2/10.陽明受惠市場運價回升,1月營收175.9億元月增2%年增25.69%。 2/10.台驊控2636:1月營收21.6億元月增5.5%,年增33.7%。台驊:短期內,市場仍受農曆新年假影響,工廠產能尚未完全恢復,且全球貿易環境仍面臨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多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貿易需求回溫,海運及內貿物流市場可望逐步回穩 2/8.萬海航運2025年1 月合併營收為146.73億元,月增1.97%,年增58.59%。萬海指出,受惠於市場運價回升,雖春節長假部分工廠休息,1月份貨量有所減少,但營收相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長。 2/8.長榮受惠拉貨潮,1月合併營收422.48億元,月增10.8%,年增49.01% 2/5.SCFI為1896.65點,周跌148.8點,跌幅7.27%,較前期4%跌幅擴大,連4跌,其中,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 2/5.長榮:國際航商擬調漲運價 站上200元 1/30.隨著紅海局勢逐漸平穩,航運公司將重新考慮通過這條航道的商業價值,根據海運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的預測,假如紅海航線重新開放,貨櫃運輸的運價很可能在6個月內下降60%至70%。這項變化將深刻影響全球航運市場的供需格局,並可能帶來與2023年底相似或更為嚴峻的市場狀況。 1/18.USTR認定 中國造船業不公平競爭 美國商用造船業從1975年全年建造70艘船銳減至不到5艘,而中國現在每年建造1700艘船。 1/18.SCFI週跌6.97%至2130.82點,為連2跌,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其中遠東到美西航線跌幅最高,達9.61%。市場人士表示,在美東碼頭工人罷工危機解除後,加上農曆年節前,船商多採取降價收貨、囤貨,以便在春節期間消化,並補上過年期間工廠未復工前的貨源 1/10.SCFI運價指週跌8.6%至2290.68點,終止連6漲,四大主要航線全數下跌。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週跌14.4%達2440美元;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週跌7.2%達3477美元;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週跌6.3%達4682美元;遠東到美東每FEU週跌2.9%達6229美元 ;近洋線,遠東到東南亞每TEU20呎櫃週跌13.9%至564美元。 1/9.萬海受市場運價持續回升,近洋區域貨量因農曆假期前出貨暢旺,12月營收143.9億元,月增7.2%,年增72%;全年營收1618.66億元,年增61.5%;展望2025年第一季:航運業仍受供應鏈不順困擾,因船舶大型化趨勢造成港口壅塞,船舶週轉率嚴重下滑,依據最新的全球港口周報,各港口錨地等待進港船舶運力達265萬TEUs,約佔全球船隊運力 8.5%,顯示塞港狀況仍很嚴重,對市場運價產生支撐效果。此外,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中東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持續造成嚴峻的挑戰, 1/9.陽明12月營收172億元,月減1.3%,年增62%,全年營收2229.5億元年增58.4% 1/9.長榮海12月營收381億元月增20.4億元,增幅5.7%年增145億元,增幅.61%;全年營收4635億元,年增67.5%。 25-1/8.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與美國海事聯盟USMX傳8日已達為期6年臨時協議,美東碼頭工人罷工危機暫解,化解可能影響美經濟及供應鏈勞資爭議,也避免罷工危機重演,確保港口作業穩定。貨櫃三雄股價帶量下挫,陽明、長榮 跌幅逾5%,萬海跌逾4%。 ------- 24-12/27.台驊2636今公告,在10月4日到12月27日期間,總計買進長榮1400張,每股均價220.92元計,總計斥資3.09億元。累計至今,台驊總計持長榮4700張
22.台驊上下其手還說不是循環股,大股東賣股(24.紅海胡賽海盜劫貨輪改繞非洲;22-6/23.花旗:長榮:目標價160元降至70元,陽明目標價186元降至116元;21宏遠目標價:萬海426,長榮372,陽明356);長賜輪卡運河;台船
++++++++++++++
7/18.最新SCFI週跌4.98%至1646.9點連6跌。上週才止跌美國線本週又轉跌,尤其遠東到美東更跌13.4%。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079美元週跌1%;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2528美元週跌5%;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2142美元周跌2.4%. 7/17.因應營運需求,陽明今日董事會決議斥資逾400億元,向韓華海洋(Hanwha Ocean Co., Ltd)購入7艘1.5萬TEU(20呎櫃)級 LNG雙燃料全貨櫃船,預計2028-2029年間陸續交船。加計2023年5月與韓國HD現代重工業株式會社簽署5艘1.55萬TEU LNG雙燃料貨櫃輪新船建造合約,截至目前,總計採購12 艘LNG雙燃料全貨櫃船。陽明指出,7艘1.5萬TEU LNG雙燃料全貨櫃船,每艘金額介於1.94億美元至2.18億美元,約新台幣 57.08億元至64.07億元,交易總金額美金13.63億美元至15.3億美元,約新台幣399.58億元至448.51億元。 7/11.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30.2點至1733.29點,週跌1.7%,連5跌,值得注意的是,遠東到美西、美東止跌回升,漲幅分別5.02%、1.16% 7/9.也门胡塞武装军方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胡塞武装通过两艘无人快艇、五枚导弹和三架无人机袭击了违反胡塞武装航行禁令而前往以色列的船只“魔法海洋”号,并成功命中目标。胡塞武装目前已经在红海成功击沉了三艘商船,这标志着自2023年底以来笼罩该地区的危机升级。 7/5.美中5月初達成90天關稅減免協議後,貨櫃運價一度飆升,在6月6日達最高,美西線漲至5606美元/FEU;美東漲至6939美元/FEU。 在近傳統旺季到來之際,運價不僅漲不動,還大暴跌。對比最新運價,美西和美東運價分別月暴跌63%和41%;據中媒最新統計。財新:上海航運交易所7/4日發佈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中國至美西和美東運價分別為2089美元/FEU(40呎櫃)及4124 美元/FEU,週跌19%、12.6%; 6/30.歐洲港口正面臨疫情以來最嚴重供應鏈擁堵,金融時報報導,受川普關稅政策與河流水位下降雙重衝擊,導致鹿特丹、安特衛普和漢堡等歐洲主要港口出現疫情以來最嚴重供應鏈擁堵,預計將持續至少數月時間。德國物流公司Contargo警告客戶,駁船在安特衛普裝載貨櫃平均等待66小時,在鹿特丹等待77小時。駁船通常會獲得固定時段在貨櫃碼頭裝貨,以確保快速有效率地運輸貨櫃。 6/28.運價指數連三跌!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下跌8.08點到1861.51點,跌幅縮小到0.43%。四大主要航線中,除歐洲線上漲外,其餘皆下跌,其中又以遠東到美東航線跌幅最高、達11.86%。市場人士指出,因供給過多,造成運價持續下滑,對後市看法保守,下週美西線現貨市場報價每FEU(40呎櫃)為2100~2450美元,美東線每FEU為4100~4500美元,歐洲線每FEU為3100~3500美元。 6/27.隨著中東風險減退,油輪租船行情顯著回落,中東原油運往亞洲運費26日大跌,據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數據,租船費率暴跌17%,世界油船費率Worldscale: 55.5,折合每桶原油運費約只剩1.6美元,創近期新低。彭博:Fearnley 分析師Fredrik Dybwad表示:「風險溢價已消退,目前船舶供給充足,加季節性需求回落,運費應回落較低。」Evercore ISI 資深董事總經理(Jonathan Chappell):「現在市場對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憂慮已消退,船隻運行恢復順暢,風險溢價也被移除,運費正明顯回落」據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目前業界指標航線「沙烏地阿拉伯至中國」,油輪每日收益約3.5萬元,而在週一還近7.6萬美元。 6/13.遠東到美西航線的加班船過多,衝擊運價,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下跌152.11點到2088.24點,跌幅6.78%,終止連5漲,四大主要航線除遠東到歐洲航線持續上漲,遠東到地中海、美西、美東航線都走跌,其中以遠東到美西跌幅最高,達26.5%。 6/6.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大漲167點到2240點,漲8.08%連5漲,其中,四大主要航線運價全數走揚,以遠東到美東漲幅最高,達11.14%。 5/26.歐洲塞港推高運價!MSC宣佈6月起亞洲線運價調漲 徵旺季附加費 5/14.美中暫停互徵關稅,美企迅速重啟之前滯留在中國工廠倉庫的產品,物流高層透露,客戶在中國預裝了數千個貨櫃,隨時可以運進來,預計未來4到6週內貨櫃數量將激增,Xeneta分析師警告,激增的貨運量將導致海運價格飆升,短期內,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的海運費用可能會上漲20% 5/13.長榮海運(2603)第一季營收1099.7億元年增24%,稅後淨利273.58億元,年增57.39%;每股盈餘(EPS)12.64元,較去年同期8.14元,增加4.5元。 5/13.当“抢运潮”遇上传统旺季,航运需求爆了!美国企业正试图利用90天窗口期在美国囤积产品,以防关税重新飙升。与此同时,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恰好延伸至8月中旬—将与传统航运旺季重叠,可能会带动旺季提前、推动旺季需求更高。贸易缓和刺激航运板块大涨,周二集运欧线主力合约开盘涨超10%,A股、港股港口航运掀涨停潮,国航远洋涨超23%,宁波海运、宁波远洋、海通发展等海运股涨停,昨晚道琼斯运输指数一度暴涨6.52%。 5/13.萬海航運(2615)第一季合併營收370.9億元、年增34.30%,稅後淨利87.32億,年增88.88%,EPS為3.11元。萬海指出,關稅戰議題導致美線貨櫃運輸暫緩及遞延,但美中經貿會談後5月12日發布聲明同意暫時調降相互的高關稅,且將建立機制,繼續進行協商,可以預期中國重啟出貨將使海運艙位需求激增。 萬海表示,美國線長約合約價相較去年也有30-40%的漲幅,顯示下半年的終端市場仍然看好。 萬海看好長期航運市場需求, 4月因應越泰印區間貿易增長,新闢越南、泰國至東印度直航航線(TTX);5月與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及宏海箱運(Regional Container Lines)共同投船經營中國至印尼、馬來西亞航線(CS2); 而6月也將與阿聯酋航運(ESL)共同投船經營印度至東地中海直航航線 (IM2)。這些新增航線搭配現行服務網絡,建構更迅速且更為綿密之航線運輸。 為優化船舶運行效率,並提升長期競爭力,萬海持續進行ESG節能減排,規劃淘汰老舊船舶。,4月與南韓現代三湖重工及三星重工各簽訂2艘1.6萬TEU甲醇雙燃料新船,共計4艘,金額達美金7.48~8.16億元。公司今年將有3艘1.3萬TEU新造船舶加入運營(其中已交船1艘),2026年至2030年接收34艘新造船,其中,7000 TEU有2艘,8700 TEU有20艘(含附帶購入選擇權4艘);另外大型船舶還有1.6萬TEU共12艘,未來新增運力達38萬TEU。 5/13.陽明海(2609)第1季合併營收為455.1億元,稅後淨利77.76億元,每股淨利2.23元。陽明表示,美中貿易談判已取得進展,依最新聲明指出,雙方同意互降關稅90日,美中貨儎需求應可期待; 5/12.台驊顏益財:美中貨量再也回不到關稅前 未來4年悲喜交加 5/9.因市場需求放緩運價跌,陽明4月營收124.9億元月減5.6%年減16.4%。前4月營收580億元年減1.25%。 陽明指出,受美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與金融市場動盪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多下調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IMF下調今年經濟成長至2.8%並示警關稅戰恐重創全球經濟。陽明表示,近期貨櫃航運市場受美國貿易政策與經濟風險影響,貨儎需求疲軟。此外,5月6日美國與葉門胡塞組織達成停火協議,但據胡塞組織聲明停火協議,並未禁止其對以色列有關船隻進行攻擊,安全考量下,短期尚無法判斷紅海何時可恢復正常通行。 5/8.贸易局势恶化,海运巨头马士基下调全球集装箱市场增长预测;马士基表示,由于“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加”,公司将2025年的市场增长预期从之前的“约4%”下调至了"-1%至4%"区间 5/8.丹麥貨櫃巨頭馬士基 (A.P. Moller-Maersk A/S)(快桅)8日公布2025 年第一季的財務表現。全季營收年增7.8%達133 億美元。EBIT(息稅前利潤) 從去年同期的 1.77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13 億美元,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也從 15.9 億美元增至27億美元。 5/1.《華爾街日報》周三 30 日 報導,在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持續下滑,全球主要航運商陸續縮減運力或直接取消航班,以因應激烈轉變的市場需求。全球前五大貨櫃航運商表示,目前美國航線訂艙量較過去減少至少三分之一,儘管尚未全面取消航班,但已普遍將 18,000 TEU(20 呎標準貨櫃) 等超大型船舶,替換為約 14,500 TEU 的中型船隻,以降低營運成本 4/30.商船三井财报暴雷,关税恐慌蔓延,日本航运三巨头股价暴跌;周三日本航运板块承压,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日本邮船一度重挫超10%。起因是商船三井发布远低于预期的2026年业绩指引。公司预警称,美国关税政策将打压货运需求,运价面临回落压力。分析师警告,商船三井的指引表明情况可能比预期更加严峻 4/30.美國總統川普向中國徵收高關稅,正重創美中貨櫃運輸量。外媒報導,美國港口進口驟減,導致物流業與港口城市就業風險升高,近期中國至美國的貨櫃運輸需求下滑30%至逾50%。美國總統川普啟動的145%對中全面關稅,使許多美國進口張因高關稅急踩煞車,Freightos分析主管Levine表示,有報告顯示,近期中國至美國的貨櫃運輸需求下滑30%至逾50%。 4/23.CNBC:前往洛杉磯的中國貨船運輸量 劇降27%! 4/23.李嘉誠售巴拿馬港口被卡住 星PSA考慮出售長和港務20%股份 4/17.航運業傳大砍中國啟程航班、減運60~80萬口貨櫃 4/17.全球最大物流公司DHL已發信客戶,說明因為新報關規定,造成貨物嚴重積壓,將自21日起,對於運往美國價值超800-2500美元的B2C貨件(電商貨居多)原採T86簡易報關制度,改恢復舊T01與T11報關制度,也就是大宗貿易與舊快件報關制度,造成報關作業繁瑣,貨物嚴重積壓,不得不暫停收貨,好清理手上積壓物件。DHL台灣公司表示,目前800美元以下B2C貨還有收;但台灣大型航空貨運承攬業者指出,待5月2日中國與香港運美800美元以下郵件取消歸稅豁免後,因為超高關稅,中國與香港輸美電商貨恐將全部停擺。 4/12.本周北美航线部分货物取消了出运计划,即期市场订舱明显减少 4/10.萬海3月營收117.9億元月增10.8%年增24%;第一季營收370.9億元年增34%。萬海表示,受美國公布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可能造成區域間的貨量移轉,將密切與客戶保持聯繫來了解出貨變化,並據以優化航線及船舶布局。萬海4月將新增越南、泰國至東印度直航航線,以提供往返東南亞和印度間運輸服務。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暫緩激勵,萬海今日跳空漲停,以67.2元開出,一價鎖到尾盤,終場漲停委買張數達1.12萬張。 4/10.陽明3月營收132.29億元,月減幅為9.97%年減幅為14.91%。第一季營收455億元,年增3.92%。 4/9.6名知情人士透露,在收到業界大規模的負面回應後,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放寬對訪問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徵收額外費用的計劃,產業人士認為,這項計劃恐對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路透》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先前提議,中國建造或是與中國相關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時,都將收取可能高達300萬美元費用。 4/9.美國最大軍用造船廠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與南韓現代重工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專家指出,這有望在協助美國海軍建造新軍艦以追上對手中國的艦隊規模方面邁出一大步。CNN:,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HII)與南韓造船商現代重工公司(Hyundai Heavy Industries)今天在馬里蘭州的2025年「海、空暨太空研討會」(Sea Air Space 2025)上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4/7.中远海控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32亿元,年增72%;归母净利116.9亿元年增73%。公司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集装箱货量年仍保持一定增长,一季度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也年实现提升。 3/28.SCFI 週漲5%至1356.88點終止連10跌。四大主要航線中,僅遠東到地中海航線走跌,其餘皆上揚,其中,遠東到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漲幅分別達16.29%、11.44%,每FEU(40呎櫃)運價分別站回2000美元、3000美元。 3/26.台船今日公告,與中國航運旗下子公司等簽署21萬載重噸散裝貨輪2艘建造合約。這是台船去年八月與中航旗下子公司簽署2艘和選擇權2艘建造合約中的選擇權轉合約。中航表示,新造船主要是考量集團船隊汰舊換新、長期發展整體營運考量之船隊配置計劃,而2艘總金額為1.52億美元至1.59億美元,約50-52億元。 3/25.美國災難性經濟來襲!WSC警告:USTR將對全球98%船舶徵港口費 3/14.最新期SCFI:1319.34點,週跌8.14%,連9跌。其中,遠東到歐洲、美西、美東航線跌幅都逾10%,而遠東到美西、美東運價分別跌破2000、3000美元。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週跌15.17%至1342美元;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2295美元,週跌幅8.82%;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1965美元,週跌幅14.22%;遠東到美東每FEU達2977美元,週,跌幅10.57%。 3/13.長榮海2024年合併營收4635.68億元,年增67.53 %,稅後淨利為1394.53億元,年增294.64 %,EPS64.87元。決議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32.5元,合計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703.64億元,以2024年度稅後淨利1394.53億元計算,配息率約50.46 %。 3/7.美國對中國實施港口費 運價恐波動: 因美國認為中國海事產業存在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對中國建造的船舶,以及中國航運公司運營船隻徵收高額港口費,而擬議的費用範圍為每次入港50-150萬美元。航商表示,如果此政策落實,將顯著提高中國航運公司,以及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船隊的運營成本,預期短期內,貨主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導致運費波動。長期來看,造船需求可能會向其他國家轉移,以減少對美國關稅的影響。就供應鏈物流變化的影響,航商說,部分美國進口商可能會選擇非中國航運公司,以避免額外的費用。在對非中國航運服務的需求增加,可能為全球散貨航運公司創造新的商機,而中國及周邊國家可能加速投資替代物流方案,如鐵路和陸運選項。據調查,全球造船業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和日本,三者合計佔全球造船產量的94%以上。以2023年主要造船國數據顯示,中國佔比51%,以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為主,韓國佔比28%,以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船)、高端集裝箱船居多,而日本佔比15%,以散貨船、環保型船舶為主。 3/7.馬士基、長榮海運等業者剉咧等!路透報導,根據1份行政命令草案表示,美國計劃對任何包含中國建造或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收取費用,而該計畫可能波及主要貨櫃運輸業者,包括丹麥的馬士基集團(Maersk)、長榮海運等主要航運業者。根據行政命令草案,「無論是在何處建造,或懸掛何國旗幟,如果船隻所屬船隊包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造或註冊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時應收取費用。報導指出,這項計畫可能波及主要貨櫃運輸業者,包括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丹麥的馬士基集團(Maersk)、德國的赫伯羅德輪船公司(Hapag-Lloyd)、台灣的長榮海運,以及載運糧食、燃料和汽車的船隻營運商。草案也要求美國官員與盟友及合作夥伴交涉,希望他們採取類似行動,否則可能面臨報復。該文件源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個月提出的1項提議,在對中國在全球造船、海運和物流領域日益佔據主導地位進行調查後,該辦公室提議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 3/7.新SCFI為1436.3點週跌5.2%,連8跌,4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其中遠東到美西航線跌幅最大,跌幅達7.6%。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1582美元週跌6.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2517美元,週跌2.9%;遠東到美東每FEU達3329美元,週跌5.1%。 3/6.中菲行5609:2月營收21.38億元,年增34.3%,其中空運營收13.1億元,占總營業額61%,年增40.8%,海運營收7.12億元,佔總營業額33.5%年增26.3%,合同物流營收1.17億元,佔總營業額5.5%,年增19.7%, 前2月集團營收則為44.36億元年增27%,其中空運營收27.11億元,佔總營收61%,年增29.6%,海運營收14.8億元,佔總營收33.4%,年增25.1%,合同物流營收2.4億元,佔總營收5.5%,年增12.8%。 3/6.台驊控:2024年度合併營收達254.46億元,稅後淨利13.5億元,EPS9.39元,每股淨值73.47元。今董事會決議通過去下半年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元,加上去年上半年已完成每股配息現金股利合計年度配發6元,以今天收盤價計算殖利率約7.48%。董事會亦決議授權董事長及總經理,全權處理收購韓國貨運承攬公司Skymaster Express Inc股份案。台驊控股將以1032萬美元取得該公司60% 股份,此舉將有助拓展韓國市場,深化與韓國科技大廠合作,並提升公司在亞洲進出全球市場競爭力。董事會同步通過收購THI Japan 39% 股權,此交易完成後,台驊控股對 THI Japan 的持股比例將由51%提升至90%, 3/5.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投資人集團達成協議,將收購長和旗下和記港口大部分股權,取得巴拿馬運河兩側港口經營權。在美國總統川普施壓下,這些關鍵碼頭如今將由美國業者掌握。 在這項價值高達228億美元的交易,貝萊德領銜的集團將掌握並經營巴拿馬兩座港口90%股權,此外,這交易也包括取得營運遍及23國、43座港口的和記港口80%股權。此交易將為香港富豪李嘉誠創設的長江和記實業帶來190億美元的收益。 3/4.集运欧线期货主力合约日内跌幅扩大至逾12%。 2/21.SCFI:周續跌9.3%至1595點,四大長程航線連袂跌,尤其美國線暴挫約18%,貨攬業者:傳統淡季期美國線運價還有向下修正空間,短期不太樂觀。遠東到美東每FEU(標準40呎貨櫃)報價周重挫18%至3954美元,二周累多跌達30%。 美西線每FEU報價則週暴挫約18%到2907美元。 歐洲線運價每TEU(標準20呎貨櫃)週微跌1.9%, 到1578 美元。地中海線運價每TEU週跌6.8% 至2624 美元。 2/14.SCFI:跌7.26%,連5跌,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其中遠東到美東航線跌幅最大,不僅跌幅達12.1%,運價也跌破5000美元。 2/12.為擴大市場營運、響應ESG節能減碳,長榮將斥資逾1066億元,大手筆購買11艘2.4萬TEU的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貨櫃輪。 2/10.陽明受惠市場運價回升,1月營收175.9億元月增2%年增25.69%。 2/10.台驊控2636:1月營收21.6億元月增5.5%,年增33.7%。台驊:短期內,市場仍受農曆新年假影響,工廠產能尚未完全恢復,且全球貿易環境仍面臨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多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貿易需求回溫,海運及內貿物流市場可望逐步回穩 2/8.萬海航運2025年1 月合併營收為146.73億元,月增1.97%,年增58.59%。萬海指出,受惠於市場運價回升,雖春節長假部分工廠休息,1月份貨量有所減少,但營收相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長。 2/8.長榮受惠拉貨潮,1月合併營收422.48億元,月增10.8%,年增49.01% 2/5.SCFI為1896.65點,周跌148.8點,跌幅7.27%,較前期4%跌幅擴大,連4跌,其中,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 2/5.長榮:國際航商擬調漲運價 站上200元 1/30.隨著紅海局勢逐漸平穩,航運公司將重新考慮通過這條航道的商業價值,根據海運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的預測,假如紅海航線重新開放,貨櫃運輸的運價很可能在6個月內下降60%至70%。這項變化將深刻影響全球航運市場的供需格局,並可能帶來與2023年底相似或更為嚴峻的市場狀況。 1/18.USTR認定 中國造船業不公平競爭 美國商用造船業從1975年全年建造70艘船銳減至不到5艘,而中國現在每年建造1700艘船。 1/18.SCFI週跌6.97%至2130.82點,為連2跌,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皆下跌,其中遠東到美西航線跌幅最高,達9.61%。市場人士表示,在美東碼頭工人罷工危機解除後,加上農曆年節前,船商多採取降價收貨、囤貨,以便在春節期間消化,並補上過年期間工廠未復工前的貨源 1/10.SCFI運價指週跌8.6%至2290.68點,終止連6漲,四大主要航線全數下跌。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週跌14.4%達2440美元;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週跌7.2%達3477美元;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週跌6.3%達4682美元;遠東到美東每FEU週跌2.9%達6229美元 ;近洋線,遠東到東南亞每TEU20呎櫃週跌13.9%至564美元。 1/9.萬海受市場運價持續回升,近洋區域貨量因農曆假期前出貨暢旺,12月營收143.9億元,月增7.2%,年增72%;全年營收1618.66億元,年增61.5%;展望2025年第一季:航運業仍受供應鏈不順困擾,因船舶大型化趨勢造成港口壅塞,船舶週轉率嚴重下滑,依據最新的全球港口周報,各港口錨地等待進港船舶運力達265萬TEUs,約佔全球船隊運力 8.5%,顯示塞港狀況仍很嚴重,對市場運價產生支撐效果。此外,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中東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持續造成嚴峻的挑戰, 1/9.陽明12月營收172億元,月減1.3%,年增62%,全年營收2229.5億元年增58.4% 1/9.長榮海12月營收381億元月增20.4億元,增幅5.7%年增145億元,增幅.61%;全年營收4635億元,年增67.5%。 25-1/8.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與美國海事聯盟USMX傳8日已達為期6年臨時協議,美東碼頭工人罷工危機暫解,化解可能影響美經濟及供應鏈勞資爭議,也避免罷工危機重演,確保港口作業穩定。貨櫃三雄股價帶量下挫,陽明、長榮 跌幅逾5%,萬海跌逾4%。 ------- 24-12/27.台驊2636今公告,在10月4日到12月27日期間,總計買進長榮1400張,每股均價220.92元計,總計斥資3.09億元。累計至今,台驊總計持長榮4700張
留言
張貼留言